聂鸥

我的首页

我的作品

展览展讯

我的相册

艺术资讯

推荐艺术家

媒体介绍

联系方式

评论文章

组织机构

显示内容
马未都写给书法家刘新惠个展前言

  前  言


  象形的方块字诞生之时就具备了先天的艺术素质,故其在数千年以来不断完善,形成了令世人不可思议的书法艺术。中国书法的演进实际上是一个科学图表,将信息融入书法之中,在传达之际变幻无穷,让人在信息沟通时享受文字之美。


  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。一方面浓缩信息记录,传达信息时再度释放,而释放时初始含义不能出现歧义,这对祖先设计文字时是个挑战;中国人以文字的多义丰富极好地解决这一问题;另一方面单字单音,单字单体,互不粘连。中国文字的个体不可随意替代性,让其独立存在并享有尊严。


  书法在这样强大的文化背景中产生。甲骨文最初的象形意图,将中国文字定型并由具象走向抽象,当日月山川不再是一幅简单的画图时,书法已成为一门艺术。书法于是注重笔画之间的关系,注重整体平衡的架构,注重横竖撇捺的责任,注重字与字之间的融合;书法因此变得深奥。


  至少有文字以来,国人有意无意地将其归纳为艺术,所以才有了今天的篆隶正行草,才有了名垂青史的书法大家,才有了风格迥异的书法艺术,才让我们看到如此摇曳生姿、仪态万方的书法作品,许多惊世之作令人高山仰止。


  习字是古代文人的必修课。古人将文字创始以来字形作出归纳,甲骨的错落多姿,金文的典丽遒劲,小篆的端庄严谨,隶书的雄阔丰润,楷字的沉厚安详,行书的畅达挺劲,草书的奔逸不羁,等等等等,都是法书的精神核心。深谙门道的前辈大家都将自己拿手绝艺献世,形成风格。可这对后人又是个障碍,也是挑战。


  新惠先生自幼习字,多年勤勉不辍,用笔、结字、章法、成就斐然。中年变法,水到渠成,取一分楷,一分隶,一分篆,半分篆刻,自创“三分半书”,与板桥“六分半书”相映成趣,算是一份收获。有收获就应展示,新惠嘱我写一前言,斟酌再三,勉为其难写上几句,谨为祝贺。


  马未都

Processed in 0.135(s)   10 queries